发布时间:2020-12-01 | 浏览:11866
内容摘要:如何利用当地“非遗”文化打造火爆***的特色农庄?
当前,文旅消费供给侧改革亟待推进,产品和服务亟待丰富。在文旅融合政策的推动下,“以文促旅,以旅兴文”已经成为重要的指导思想和发展路径,而什么样的文化资源可以开发成为叫座又叫好的休闲旅游产品?在这个方面,非遗无疑是一大富矿。
各地都有多种不同级别的“非遗”项目(产品),各级政府及多个部门对“非遗”都非常重视,会有***的鼓励扶持和资金奖补,建议农庄在设计项目时,考虑与“非遗”传承人商议,引进“非遗”项目(产品),合力打造“非遗”传承、展览、科普、体验基地,只需投入少量的场所、少量的资金、少量的人力,而对于提升农庄文化品味、形成特色竞争力、策划主题活动、塑造品牌形象、扩大社会知名度吸引人气、申报政府资金、衍生盈利项目等各方面都会起到非常明显的效果,打造火爆***的特色农庄。
2020年9月,蓝天七彩专家在湖南邵阳考察调研当地”非遗“文化,整合资源,打造柳山生态农庄特色***项目,增加盈利点,丰富产业链。
本文从”非遗+旅游“层次方面如何整合运用非遗元素进行开发的几种模式进行分析共享,而如何结合农庄主题特色,轻资运营当地非遗文化,欢迎大家点击标题下方”蓝天七彩“关注公众号了解详情,或者专家咨询18959297510(微信同号)。
在文化和旅游部“在提高中保护”“非遗走进现代生活”“见人见物见生活”三个重要理念的推动下,近年来国内非遗旅游开发进行了大量探索,出现了以下几种模式:
01/“非遗+研学”——研学旅游是继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后的一种全新的文化旅游方式。
02/“非遗+民宿”——民宿能够伴随旅游经济异军突起,在于其满足人们功能性之上的体验性需求。非遗与民宿的结合既增强了入住旅客的文化体验,也为非遗文化开辟了活化路径。
03/“非遗+文创”——过去,在很多年轻人眼中,非遗的历史性对应的是“过时”,文化性对应的是“土气”。然而,当黑陶、手工纸、传统扎染、刺绣、剪纸等非遗文创产品出现在旅游商品市场时,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创意的结合折射出的文化温度,立刻受到他们的追捧。
04/“非遗+演艺”——如果说传统技艺类的非遗项目多以展示和产品开发成为旅游经济增长点,那么大大小小的山水实景演出、文旅演艺和歌舞类表演等无疑是对舞蹈、音乐、服饰、节庆、习俗等非遗文化的再开发。
05/“非遗+节庆”——中国是世界上***早使用历法的国家之一,我国的元旦、春节、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藏历新年”“彝族年”等传统节庆更为“非遗+旅游”奠定了融合的基础。每年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全国各地丰富多彩的民俗节庆活动次第展开,成为吸引游客的“打卡地”。
“非遗+旅游”能以那么多种方式打开,一大原因是“活态属性是非遗市场化的前提”。非遗先天具有市场基因,它们从诞生起就在千百年的创造、生产和销售中,借助商业的力量才流传***今。非遗源自我们的衣、食、住、行,本身就是常用商品。历史上,非遗的大众化消费群体非常多,当下则需要在现代消费环境下找到新的生存空间。
推动休闲农业“非遗+旅游”,需要有效***内在潜能,因为非遗具有融合的可燃性。文化和旅游本是两个有重大交集的产业,文化的传播需要旅游作为载体。庙会、节庆等民俗本身无法形成产业,但与旅游结合就吸引了众多游客,又如祭祀、剪纸、打铁花等项目,通过旅游产业的添薪加火,成为当地的文化地标。
蓝天七彩(厦门)是以实战专家、行业教授和先进理念、智慧科技为依托的农业领域规划设计、运营管理服务机构。拥有一批常年扎根于农田森林的实战经验丰富的一线人才,和来自知名科研院校的资深专家,为合作伙伴提供农业领域(农庄/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研学教育/康养文旅等)规划设计、运营管理、营销策划、项目资金申报等综合型一体化专业服务。
特色竞争是农庄投资的***前提!
落地实操是规划设计的***宗旨!
人气鼎盛是项目成功的***标准!
持久盈利是运营管理的***追求!
共建美好农业,共创美丽乡村!
农业/农庄公益全国巡回活动
规划设计+运营管理,免费咨询/分享
—专家团队咨询交流—
189 5929 7510(微信同号)
官网:www.ltqcny.com
点击上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详情。
免责声明:支持原创。本篇图文部分来自于网络资源整理,如有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厦门蓝天七彩农业开发,厦门农庄规划设计,厦门农庄运营管理,厦门农庄项目资金申报,厦门田园综合体规划,厦门休闲农业规划,厦门农庄规划案例
© 2022 ce114.com 版权所有:福建腾媒传媒有限公司 全国服务热线:4000-597-40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闽B2-20200538
ICP备案/许可证号:闽ICP备2022014755号-2 商标注册号:35309124